
目錄
-
-
用全谷物護航全民健康
近年來,“大食物觀”被頻頻提及,并已成為我國農(nóng)業(yè)發(fā)展的根本遵循。所謂“大食物觀”,其核心內(nèi)涵是將糧食概念擴展為所有可食用資源,涵蓋耕地、草原、森林、海洋等領(lǐng)域的植物、動物、微生物等,旨在通過多渠道開發(fā)食物資源,實現(xiàn)吃得飽向吃得好、吃得營養(yǎng)健...
封面人物
-
-
當舌尖撫慰心靈,食品消費上演“情緒革命'
在這個便利店冰柜都開始販賣“治愈”的時代,食品工業(yè)正悄然經(jīng)歷一場靜默的革命。在科技外衣的包裝下,一場關(guān)于人性需求的深刻變革正在發(fā)生,食品不再只是熱量的載體,而是演變?yōu)楝F(xiàn)代人精神世界的解碼器。 走進任意一家便利店,貨架上的食品正在上演著無聲的...
行業(yè)動態(tài)
-
-
簡述“質(zhì)感”和“質(zhì)地
在餐飲界及烹飪技術(shù)書籍中,我們常見到“質(zhì)感”和“質(zhì)地”二詞,前者用于形容菜肴的口感,后者主要用于表示食材的自然屬性。雖然二者的意思有明顯差別,但在現(xiàn)實生活中混淆、錯用的現(xiàn)象卻屢見不鮮。 何為“質(zhì)感” “質(zhì)感”是用來形容菜肴制作所要達到的成菜...
-
-
論烹飪刀工技法之重
在中國的烹飪史冊中,刀工占據(jù)了光輝的一頁,自古以來就受到事廚者的重視。其實,烹飪刀工技藝自石器時代便已存在,原始人類打制的刮削器、切割器等,就是最原始的刀工工具。后來,歷經(jīng)時代的更迭,事廚者代代口耳相傳、師徒傳承,并不斷守正創(chuàng)新,逐漸形成了...
專家解讀
-
-
麗軒中餐廳行政總廚黃尚烽:用心解鎖更多美味
在繁華的廣州,街頭巷尾的美食仿若璀璨繁星,將城市的每一處角落都裝點得熠熠生輝。這些美食不僅能夠滿足人們的味蕾,更是這座城市歷史與文化的鮮活寫照。 在這座美食如云的城市里,不得不提連續(xù)八年榮獲“米其林一星餐廳”殊榮的麗軒中餐廳,在這里您不僅能...
食業(yè)育人
-
-
大暑濕熱,健脾養(yǎng)胃防酷暑
大暑是夏天的最后一個節(jié)氣,也是夏天向秋天的過渡。雖然大暑過后就是立秋,但因處在三伏天,所以仍然很熱,甚至是一年中最熱的節(jié)氣,人體極易中暑,因此應(yīng)多吃時令瓜果等防暑食物。此外,大暑時氣候也呈現(xiàn)出高濕的特點,人體容易被濕邪所侵擾,從而傷及脾胃,...
節(jié)氣飲食
-
-
十二道東南亞美食
泰國、越南、馬來西亞等東南亞國家地處熱帶,各種海鮮、水果、香料資源十分豐富,為飲食提供了充足的原料。由于當?shù)貧夂蜓谉?,再加上受中國、法國、西班牙等國家飲食文化和宗教信仰的影響,所以形成了獨特的東南亞飲食風格,如注重使用香料、口味酸辣鮮香等。...
美食烹飪
-
-
傳統(tǒng)飲食文化之主食及糕點歷史文化
俗話說“無米不成炊,無麥不成席”,足見稻米和小麥在國人飲食中的重要性。因氣候、地理環(huán)境等的差異,南方多種稻米,北方則多種小麥,由此形成了“南米北面”的主食格局。除用作主食外,先民們還利用這些米面,再加上其他的食材、調(diào)料制作出各種糕點,極大地...
-
-
品時令美味童子雞 悟蘇州人養(yǎng)生智慧
中國人的飲食從來不止于果腹,更承載著深厚的文化傳統(tǒng)與養(yǎng)生智慧。在江南水鄉(xiāng)蘇州,對“吃”的講究更是融入了骨血,流淌在季節(jié)轉(zhuǎn)換的餐桌上。 每當盛夏來臨,大運河畔姑蘇城內(nèi)的人們便會在小暑、大暑這兩個節(jié)氣前后清蒸一碗清鮮的童子雞,甚至有“入暑三伏,...
飲食文化
-
-
蘊含諸多健康奧秘的小米醋
小米醋作為中國傳統(tǒng)釀造食醋中的瑰寶,承載著千年的歷史底蘊與文化傳承。它以優(yōu)質(zhì)小米為核心原料,經(jīng)古法釀造工藝精制而成,不僅風味獨特,更蘊含豐富的營養(yǎng)價值與養(yǎng)生功效。 小米醋的歷史淵源及發(fā)酵工藝 小米醋作為中國傳統(tǒng)發(fā)酵食品的代表之一,已有數(shù)千年...
-
-
七種助你平穩(wěn)血壓的水果
高血壓病是體循環(huán)動脈血壓增高所致的常見臨床綜合征。在臨床上,若血壓高于21.3/12.7千帕(160/95毫米汞柱),即被認定為高血壓。高血壓?。ㄔl(fā)性高血壓)雖然是慢性病,但若不及時干預(yù),會給我們帶來嚴重后果。臨床實踐表明,輕型高血壓如果...
-
-
三伏天飲食智慧:順應(yīng)天時、科學養(yǎng)生
赤日炎炎似火燒,不知不覺間,三伏天已悄然來臨。古人云:“三伏者,謂初伏、中伏、末伏也,乃一年中最熱之時。”這段時間是一年中氣溫最高、濕度最大、體感最為悶熱的時節(jié)。當熱浪裹挾著濕氣席卷而來,人體的臟腑功能也面臨著嚴峻考驗一一脾胃運化易受阻、濕...
-
-
牛奶和奶粉,老年人該選哪個
60歲以后,人體的各項機能就會減退,如基礎(chǔ)代謝降低、瘦體組織減少、肌肉萎縮、骨密度降低,味覺、嗅覺、聽覺等感覺機能減退,以及反應(yīng)遲鈍、記憶退化、易骨折、體力下降等。為了幫助老年群體延緩生理功能的減退,建議日常飲食要保證優(yōu)質(zhì)蛋白的攝入量。 日...
-
-
紫薯:好看又好吃的“紫色瑰寶
提到紫薯,人們總會想到它獨具魅力的紫色“容顏”和香甜、軟糯的口感。很多人喜歡紫薯,或許只是因為它是粗糧,其實,紫薯的價值遠不止這一點。 作為紅薯的一個珍稀品種,紫薯具有“補虛乏,益氣力,健脾胃,強腎陰”的卓越功效(《本草綱目》記載),現(xiàn)代營...
營養(yǎng)課堂
-
-
食之難忘的灌縣蔥蔥卷
在被譽為“天府之國”的四川,川西壩子藏著不少美食,老灌縣(今)的蔥蔥卷便是其中一種。灌縣人常說:“一口蔥蔥卷,尋味老灌縣?!边^去,爺爺總是念叨:“灌縣有‘三絕':江水、川芎、青蔥。”老灌縣的蔥蔥卷便包含了這“三絕”,將春夏秋冬的景色...
-
-
三合士”里延續(xù)的母愛
一直以來,我喜歡給家人做各種莆田小吃,有紅團、軟稞、浮菜餅、煎包當然,“三合士”也是少不了的一款,家人們每次都吃得津津有味。 據(jù)傳,“三合士”起源于宋朝。那時,莆田陳氏家族中有位陳媽,她養(yǎng)育了三個幾子。這三個幾子經(jīng)常廢寢忘食地讀書,時間久了...
-
-
夏天里的家常美味
記得兒時,每當農(nóng)忙的時候,母親因來不及做飯,全家人便用煎餅卷上“三碰頭”,就著涼開水一起吃,既解饞又省事。 “三碰頭”是魯南一帶流行的一道調(diào)味小菜,用剛剛下來的鮮蒜、鮮辣椒和姜組合而成。它的做法極為簡單,先把這三樣洗干凈,再把生姜搗碎,放入...
-
-
舌尖上的菜葉香
俗話說:“春吃花,夏吃葉,秋吃果,冬吃根。”夏天的綠葉蔬菜鮮嫩可口,富含維生素和礦物質(zhì),既能消暑降溫、清熱潤燥,又能為餐桌增添一道美味。 大自然中可吃的葉子有很多,我們家最常吃的是山芋葉、南瓜葉和芝麻葉。 山芋葉其實就是紅薯葉,是我家鄉(xiāng)最常...
-
-
承載愛與關(guān)懷的童年美食
在記憶的長河中,總有一些事物如璀璨星辰,熠熠生輝、永不褪色。于我而言,姥姥做的“苦累”便是我童年記憶里最溫暖、最明亮的那顆星。無論歲月如何流轉(zhuǎn)、無論我走到哪里,“苦累”那獨特的味道始終縈繞在舌尖,勾起我無盡的思念與眷戀。 小時候,因為父母忙...
-
-
時光搖電炒面香
盛夏一到,炒面飄香。我的家鄉(xiāng)坐落在豫東平原,有著“六月六,炒炒面”的傳統(tǒng)習俗,每到那日,家家戶戶都飄出炒面的香氣。 記得兒時,一到農(nóng)歷六月六,姥姥就帶領(lǐng)我們炒炒面。清晨,姥姥把小麥粉放入燒熱的鐵鍋中,拿著鍋鏟輕輕翻炒,耳邊傳來一陣“喀喀”的...
-
-
家鄉(xiāng)的蓮菜
當下,公園的荷花正迎來盛放期,綠荷如蓋、粉花綻姿,引來不少游客拍照、打卡??吹竭@情景,我不由得想起了家鄉(xiāng)的蓮菜。與長在水里的荷花不同,家鄉(xiāng)的蓮菜多種在地里。 蓮菜的種植時間大約是清明過后的十來天,此時地里的土漸漸回暖。父親在煤礦上班,地里的...
-
-
糝子飯里的滋味長
我是一個土生土長的農(nóng)村人,雖然成家立業(yè)后在大城市生活,但是依然對農(nóng)家的粗茶淡飯有一種天生的親切感。尤其是玉米糝子飯,它在我心里不止是一種傳統(tǒng)的餐食,更是故鄉(xiāng)的符號、鄉(xiāng)愁的味道。 小時候,我吃的最多的就是玉米糝子飯。在我的老家,玉米又被稱作玉...
-
-
土豆情深
在我們的日常餐桌上,土豆是極其普通的一種蔬菜,但是我卻對它有一種特殊的感情。 記得每年農(nóng)歷正月十五前后,新年的余溫尚未散盡,走親訪友的喜悅還掛在眉稍,農(nóng)人們便開始了勞作。等到遇上晴好天氣時,父親便走向屋檐下,去拿懸掛在那里的去年留存的土豆種...
-
-
母親的雜面條
河南濟源人很愛吃面,尤其愛吃雜面條。這種面條最大的特點就是加入了各種時蔬或野菜,如紅薯筋、芝麻葉、干豆角、蘿卜干、老紅豆、南瓜干和五花八門的干野菜,菜面結(jié)合、稀稠適中、營養(yǎng)全面、易于消化、老少皆宜,一年四季皆可食用。 濟源有著得天獨厚的地理...
-
濟源雜面條賦
濟水泱泱,王屋茫茫。鐘靈毓秀,物阜民康。雜面之妙,獨彰濟源之韻;粗糧之萃,廣傳豫北之坊。承千年 之古法,融百味于柔腸。非珍饈之貴品,實黎庶之瓊漿。 旋轉(zhuǎn)飛屑,融豆麥于石磨;斂聚疊雪,匯精粗于陶缸。取面揉之成團,借太極之韌質(zhì);撒醭搟之為片,賒...
-
-
那縷幸福的豆腐香味
月亮慢悠悠地爬上柴門,等爬得再高些的時候,整個院子都被照得亮堂堂的。母親從草屋墻角的泥甕里舀出幾斤黃澄澄的大豆,父親拎來一個大盆放在院子當中。母親向著大盆一傾衣袖,金黃飽滿的豆粒猶如大珠小珠紛紛滾落到盆里,發(fā)出清脆、悅耳的聲響。我一時聽得入...
-
-
兒時食豆記
在我國,大豆的栽培歷史十分悠久。《詩經(jīng)》中就有“中原有菽,庶民采之”“采菽采菽,筐之筥之”的記載,其中的“菽”就是大豆?!拜摹弊帜钇饋砦募s約的,倒不如“豆”字干脆,響亮里帶著鄉(xiāng)野氣。 豆子從不挑剔生長環(huán)境,田埂上、水渠邊、場院角落,但凡有個...
-
-
想念西充獅子糕
一個人若想念某物什,那物什于他而言必有特別的意義。過去的多年里,我對于獅子糕便一直有著揮之不去的想念。 獅子糕是四川西充最負盛譽的一種點心,我與它初次結(jié)緣是在大學剛畢業(yè)那年。在一紙夢想滿滿的援藏申請獲批后,我得償所愿,來到了日光城拉薩。在那...
-
-
煙火夏夜
在盛夏的夜晚,我常與兩三好友相約,穿越城市的燈火,沿著熟悉的道路來到一家燒烤老店。 這家店用泛黃的舊報紙做裝飾,水泥地面早已被歲月的油脂染得斑駁,每一張桌椅都刻滿了時光的痕跡,菜單是手寫的,滿滿的復古感。我初來此地時,曾在心底默默擔心過它的...
-
-
暖人心扉的紙包魚
平凡的日子里總有讓人難忘的事,幾年前請大女兒吃飯的事就一直深深地印在我的腦海中。 那時,我們家新買的房子終于迎來驗收。本來是一件大喜事,可當我看到滿屋的垃圾時,心情瞬間一落千丈。那段時間,我和妻子天天去新房收拾垃圾,家里只留下大女兒和剛剛兩...
-
-
無法忘懷的貴州酸湯
去貴州之前,我所吃到的酸大多是單一的酸,比如酸菜、醋、檸檬。但把酸作為日常飲食最基礎(chǔ)的底味,唯有貴州,所以當?shù)赜芯渌渍Z:“三天不吃酸,走路打蹄蹄?!?貴州人之所以愛吃酸,主要有兩方面原因。一是跟貴州的自然條件有直接關(guān)聯(lián)。貴州本地不產(chǎn)鹽,也是...
-
-
咸菜螺螄滋味長
我的故鄉(xiāng)在,幼時家貧,每天的飯食總是很素。因此,我和姐姐總是盼著夏季的到來,因為那時我們就能吃到螺螄了。 母親總是帶著我們姐妹倆去門前的塘堰摸螺螄,不需要像捕魚、抓蝦那樣提竿帶網(wǎng),只需要一雙手,外加水桶和搪瓷盆即可。等到下午,溫度稍微下降、...
記憶“食”刻
-
-
慢火煨滄桑
北宋元豐五年(公元1082年)的雪落得格外早。黃州城東臨皋亭的蘆葦蕩里,幾間茅舍在江風中“瑟縮”,案頭硯臺里的墨汁結(jié)了薄冰,呵著白氣搓了搓手,目光落在檐下掛著的五花肉上一一那是昨日用三十文錢從市集換來的,黃州人不屑食豬肉,所以市價賤如濕柴,...
-
-
“君子菜”蘿卜
蘿卜雖然家常、平凡,卻時刻氤氳在味蕾間,點綴著古往今來人們的生活。 古人對蘿卜十分贊賞,稱其為“蔬中最有利者”。北宋文學家蘇東坡在《擷菜》里描述:“秋來霜露滿園東,蘆菔生兒芥有孫。我與何曾同一飽,不知何苦食雞豚?!边@里的“蘆菔”便是蘿卜,在...
-
-
閑話糖醋里脊之變
○ 糖醋里脊是一道中華傳統(tǒng)菜肴,東北地區(qū)的鍋包肉、櫻桃肉,福建的荔枝肉,廣東的咕啫肉等菜品,都和它頗為相似,可以稱得上是“遠房表兄弟”。從我記事起,去過的大多數(shù)餐廳、小吃部里一般都有糖醋里脊,酸甜可口的醬汁包裹著鮮嫩可口的里脊肉,很受小孩子...
-
-
嶺南的果饌之道
盛夏的嶺南瓜果飄香,當?shù)厝顺缩r吃,還將其做成果饌。有時候,當你走在街巷深處,總會聞到一股熟透的甜香味一那是菠蘿在陶甕里與鹽梅“私語”,醞釀著酸甜的傳奇;也可能是人們在用菠蘿蜜和糖、檸檬汁,一起熬制果醬。這片土地向來懂得將節(jié)氣釀作滋味,讓果...
美食說
-
-
南瓜:兼顧美味與營養(yǎng)的“國民蔬菜
南瓜是一年蔓生葫蘆科草本植物,起源于美洲,后傳入中國,目前我國是全球最大的南瓜生產(chǎn)國和消費國,南瓜也成為人們?nèi)粘2妥郎献畛R姷氖卟酥弧?南瓜的花、嫩葉、種子、果實都可以食用,用“全身都是寶”來形容一點也不為過。中醫(yī)認為,南瓜的果實性溫和、...
養(yǎng)生食療
-
-
“水果控”杜甫
提起杜甫,大多數(shù)人腦海里浮現(xiàn)的往往是憂國憂民、顛沛流離的“詩圣”形象。他一生寫下1400多首詩,很多詩句都讓我們記憶深刻—“國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薄皶斄杞^頂、一覽眾山小。”其實,杜甫除了是位詩人還是位美食家,尤其喜歡吃水果,按現(xiàn)代話說...
-
-
名家筆下的南北飲食風味
飲食作為人類生存的基本需求,在文人墨客的筆下早已超越了簡單的生存意義,成為承載地域文化、人生感悟與故土情懷的載體。從魯迅筆下老北京胡同里的牛肉面,到朱自清眷戀的淮揚細點,再到周作人、梁實秋、汪曾祺等名家對飲食的細膩書寫,每一道菜肴、每一味小...
-
-
陸游:詩韻中的粥香人生
南宋詩人陸游以慷慨激昂的愛國詩篇聞名于世,在現(xiàn)實生活中,他卻是一位對人間煙火充滿深情的嗜粥之人。他筆下的金戈鐵馬、冰河殘月固然蕩氣回腸,但那一碗碗溫潤質(zhì)樸的粥,卻如涓涓細流般浸潤著他跌宕起伏的人生,成為其精神世界不可或缺的注腳。 “云子甑香...
-
-
黃庭堅的詩酒人生
黃庭堅,北宋著名文學家、書法家,字魯直,自號山谷道人。黃庭堅一生顛沛流離,受盡排擠打擊,自貶謫戎州(今四川宜賓)后入鄉(xiāng)隨俗,與酒結(jié)下了不解之緣。從此,他憑借酒意詩情大發(fā),以達觀、超脫的態(tài)度對待橫逆人生,將一生精力傾注于詩文的創(chuàng)作中。《全宋詞...
名人食事
-
-
濟源肉火燒
肉火燒是河南濟源極具代表性的特色名吃,曾入選當?shù)亍笆笞钍軞g迎特色名吃”。那么,這枚小小的肉火燒到底有何獨特之處呢? 有別于肉夾饃的熟餅夾熟肉,濟源肉火燒是在生面坯子中包入生餡料,然后入爐烤制而成。雖然說起來簡單,但是實際的制作卻很有講究。...
-
-
傳承百余年的中山杏仁餅
有一次我到廣東省中山市旅游,除了參觀“國父”孫中山先生的故居、紀念館外,還親手制作了中山特產(chǎn)—杏仁餅。 關(guān)于香仁餅,《香山縣志》里有明確記載,距今已有約120年。清光緒年間,香山縣(今廣東中山)石岐興仁里有一個叫蕭友柏的人,他雖出身書香世家...
-
-
美味葫蘆雞
長安城的暮色里總裹著舊唐的風韻,當朱雀大街的槐花簌簌落滿青磚時,我踩著千年時空交疊的碎影,趕赴一場與著名詩人張先生的詩意約會。張先生為了盡地主之誼,點了一份當?shù)孛艘灰缓J雞。 菜端上來后,只見整雞臥在云紋淺碟中,通體如金箔般璀璨,皮下凝著...
-
-
諸城味道
無論時光如何流轉(zhuǎn),都無法消除人們對家鄉(xiāng)的思念。古有唐代大詩人季白作《靜夜思》,以“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xiāng)”表達思鄉(xiāng)之惆帳;而今遠離家鄉(xiāng)的游子們,又何嘗不懷念家鄉(xiāng)的點點滴滴。 莫說什么衣錦還鄉(xiāng),莫說什么雄心壯志,有時一份家鄉(xiāng)的土特產(chǎn),就能讓英...
-
-
句容東鄉(xiāng)的粉芡湯
雖然江蘇句容一直列榜全國百強縣(市),但是外地的人們不一定熟悉它。若是提起茅山,估計知道的人就很多了。茅山是道教名山,位于句容境內(nèi),該山北側(cè)有東昌、行香兩個集鎮(zhèn)(當?shù)厝朔Q“東鄉(xiāng)”)。香客們大多遵守“茅山菩薩照遠不照近”的信條,不遠萬里趕赴茅...
-
-
抱籽青蝦”,舌尖上的江南至味
蘇州,這座被譽為“人間天堂”的城市,其靈秀的地理形貌與豐厚的人文底蘊,共同塑造了獨具魅力的飲食文化。蘇州境內(nèi)河湖密布、水系發(fā)達,太湖、陽澄湖、長江和大運河等構(gòu)筑的龐大水系網(wǎng)絡(luò),不僅是城市的生命線,更是各類淡水珍饈的搖籃。在眾多依水而生的時令...
-
-
“面拖蟹”:蘇州人的食蟹巧思
“不是陽澄湖蟹好,此生何必住蘇州?!眹鴮W大師章太炎的夫人湯國梨女士的這句話絕非夸張,其完美揭示了蘇州與大閘蟹之間血脈相連的情誼。在無數(shù)江南人特別是蘇州人的心中,大閘蟹早已超越了一道簡單食材的范疇,升華為一種文化符號、一種生活儀式,甚至是一種...
-
-
九品十三花:大荔餐桌上的流動史詩
在陜西省渭南市大荔縣,一場名為“九品十三花”的宴席早已超越了飲食本身,成為一部承載著三千年文明密碼的舌尖史詩。這場有著東府“滿漢全席”盛譽的宴席曾高居廟堂,而今飛入尋常百姓家,成為陜菜當之無愧的扛鼎之作。 溯源:從九牢之禮到人間至味 “九品...
-
-
釀菜:源自客家地區(qū)的味蕾寶藏
客家地區(qū)有一種叫釀菜的美食,是在一種原料中夾進、塞進、涂上、包進另一種或幾種其他原料,然后采用煎、蒸、煮等烹飪方法制作而成的一道菜,具有制作簡單、口味清淡、營養(yǎng)豐富等優(yōu)點,在客家飲食文化中占據(jù)著重要地位。 釀菜的起源與北方人南遷有關(guān)。在中國...
-
-
熊記太婆豆鼓
黃龍溪古鎮(zhèn)位于四川省成都市雙流區(qū),傳說有一條黃龍曾在此棲息,帶來了風調(diào)雨順,故而得名“黃龍溪”,至今已有1700多年的歷史。 在千年的發(fā)展過程中,黃龍溪古鎮(zhèn)保留了諸多傳統(tǒng)文化,非物質(zhì)文化遺產(chǎn)比比皆是,包括黃龍溪火龍燈舞、府河號子等。其中,“...
-
-
舌尖上的非遺之孝里米粉
在山東省濟南市長清區(qū)的孝里街道,有一種美食如同一首古老的歌謠,傳唱在歲月的長河中,它就是孝里米粉。這看似普通的米粉,承載著當?shù)厝说纳钪腔?,每一口都散發(fā)著濃郁的鄉(xiāng)土氣息,令人回味無窮。 孝里米粉起源于清朝嘉慶年間,已有200余年歷史,202...
-
-
高郵燒餅
在我的老家江蘇高郵,燒餅鋪對外售賣的燒餅主要有三種,分別是黃燒餅、插酥燒餅和火燒蠊子。它們不僅名字不同、形狀不同,味道也不同。 黃燒餅 黃燒餅是圓形的,直徑約七八厘米,放于爐灶內(nèi)烤制而成。它的正面黃燦燦的,背面因為緊貼爐壁而有些焦黃,表面也...
-
-
醇厚香甜的安化甲酒
在浩渺無垠的酒之天地間,甲酒宛如一顆隱匿于歲月深處的明珠,溫潤、迷人,散發(fā)著獨特而醇厚的芬芳。 甲酒亦被人們親昵地稱作“家酒”,以顆粒飽滿、質(zhì)地優(yōu)良的糯米為原料,在恒溫環(huán)境中精心發(fā)酵而成,酒精度數(shù)在 14° 左右,屬于黃酒的一種。 據(jù)說,甲...
-
-
家鄉(xiāng)糍粑四季香
我的家鄉(xiāng)位于桂西北的羅城么佬族自治縣,凡是到過這里的人,都對那口感香甜的糍粑贊賞有加。家鄉(xiāng)的糍粑種類繁多,春天有艾糍粑,夏天有狗舌糍粑,秋天有銅飄糍粑,冬天有斗糍粑,一年四季都飄著糍粑香。 艾糍粑 艾糍粑是春天獨有的美味,其主要原料是來自田...
-
-
吳起剁蕎面
吳起縣位于陜西省延安市西北部,因戰(zhàn)國時期大將軍吳起鎮(zhèn)守于此而得名。當?shù)靥厣朗愁H多,僅從蕎麥衍生出的小吃就有蕎面饸饹、蕎面涼粉、蕎面煎餅、蕎面碗托、蕎面攤饃饃、剁蕎面等十幾種。其中,剁蕎面是吳起人的最愛,也是婚喪嫁娶必備的美食之一,吳起縣也...
-
-
碗底生香的無棣“八大碗
山東無棣是一座充滿魅力的小城,不僅有美麗的海濱風光,還有當?shù)厝擞昧倌旯怅庉途偷牡胤矫砸粺o棣“八大碗”。對于無棣人來說,無棣“八大碗”不僅僅是一道道美食,其八道吃食暗合天地至數(shù),見證了一代代無棣人將苦咸日子熬煮出滋味的執(zhí)著與智慧。 色香味...
-
-
煙臺福山大饅頭尋味記: 一口面香,半城煙火
煙臺,這座山海相依的膠東半島城市以海鮮和蘋果聞名遐邇,本地人卻常笑言:“煙臺人的根,是扎在面缸里的。”初抵福山區(qū),空氣中若有若無的麥香如同一條無形的絲線,牽引著我走向巷弄深處,那里隱匿著這座城市的靈魂食物一福山大饅頭。 用百年老面蒸熟的非遺...
-
-
無錫小籠
江南人吃小籠,總愛爭個蘇錫之別,蘇州人怪無 錫小籠甜,無錫人嫌蘇州小籠薄。我生在姑蘇小縣 城,偏偏好這口無錫甜湯包,平素里總被父親笑話舌 頭歪了筋。 幼時,父親去無錫出差時常帶上我。每次我們吃早點時,父親必點一碗鱔糊面、一屜小籠包?;\屜揭開...
-
-
來鹽池,“咥”一碗床子面
在寧夏鹽池,有一碗面叫床子面。它綿長而勁道,讓人回味悠長。端起這碗床子面,就會忘卻失意、忘卻憂傷,想起故鄉(xiāng)、想起爹娘。每次要回老家時,也只想著那碗床子面。 床子面的由來 床子面,有的地方也叫饸恪面。元代王禎在《農(nóng)書·蕎麥》中記載:...
-
-
家鄉(xiāng)黃鱔縈齒香
在皖西霍邱,黃鱔堪稱餐桌上熠熠生輝的美食明星,其口感鮮嫩入味,烹飪方式更是千變?nèi)f化,無論何時品嘗,都令人唇齒留香、百嘗不厭。 回首往昔,古人并不如我們這般待見黃鱔?!度俗V類記》中記載了這樣一個故事:學士周豫欲嘗鱔魚,當蒸好的黃鱔出鍋時,他驚...
美食地理
-
-
潮州工夫茶文化
老人們總愛說:“潮州的茶鋪多過米鋪。”此言不虛,走在潮州的商業(yè)街上,三步五步之距就會有一兩家茶葉店或茶具店。潮州人認為茶水能提神、養(yǎng)生,一日不喝就渾身不自在。所以,潮州方言中喚茶為“茶米”,將其提到了與米同樣重要的位置,一日無茶便跟沒吃飯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