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理解的溫暖和有意義的成長
我常想:我們這一代老師到底想要什么?不是“鐵飯碗”的安穩(wěn),而是“被理解”的溫暖;不是“拼命干”的內(nèi)卷,而是“有意義”的成長。
專業(yè)成長,要“玩得轉(zhuǎn)”也要“扎得深”。年輕老師敢嘗試、愛新鮮,那就給他們“折騰”的舞臺。我們提出“課堂即道場”,不是讓他們照搬老經(jīng)驗,而是鼓勵他們“把課上成自己的樣子”。
于是,小王老師把“雞兔同籠”變成了“動物園管理員的難題”,課堂上笑成一片;小張老師帶學(xué)生把《背影》改成了情景劇,連平時最調(diào)皮的男生都在臺上紅了眼眶。(剩余1011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