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然、實然與必然:鞏固中華文化主體性的歷史邏輯
摘 要:“只有立足波瀾壯闊的中華五千年文明史,才能真正理解中國道路的歷史必然、文化內涵與獨特優(yōu)勢”。鞏固文化主體性的“結合”之道,“根據(jù)不在中國歷史之外,只在中國歷史運動之中”,需循其歷史邏輯:本然層面,古代以“主客交融”的理念根基、“多元統(tǒng)合”的實踐方法、“知行相濟”的主體性實踐,奠定了文化生命體;實然層面,近代文明蒙塵下,“失衡的結合心態(tài)”導致文化發(fā)展動力衰減、“拼盤式結合”造成文化回應能力喪失、“機械結合實踐”阻滯文化自我更新,使其在“古今中西”之爭中無法自我滌垢;必然層面,新時代“融合”之道,在“雙創(chuàng)”與現(xiàn)代化實踐中鞏固創(chuàng)造主體性,在融匯民族與世界優(yōu)秀成果中鞏固民族主體性,在把握“魂脈”與“根脈”的“第二個結合”中鞏固內核主體性,“必然”造就一個“新的文化生命體”——“中華民族現(xiàn)代文明”。(剩余10099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