貴州煙區(qū)靶斑病病原菌的融合群研究與戊唑醇室內毒力測定

打開文本圖片集
摘要 為了準確鑒定貴州煙區(qū)靶斑病的病原,明確其融合群劃分,初步測定低毒殺菌劑戊唑醇的室內毒力;從貴州開陽暴發(fā)靶斑病嚴重的煙田分離純化病原菌菌株,開展顯微鏡形態(tài)觀察和ITS分子標記測序,進行回接致病力分析,然后根據貴州菌株與參考立枯絲核菌(Rhizoctonia solani)菌株ITS序列的系統(tǒng)發(fā)育分析,確定融合群劃分,最后開展7個濃度的戊唑醇培養(yǎng)基抑制菌絲生長的試驗,并根據抑制率計算半致死率(EC 50);共在貴州開陽煙區(qū)獲得靶斑病病原菌純培養(yǎng)菌株15株,在顯微鏡下可以清楚看到菌絲的“T”型分枝結構,菌株長度約700 bp的ITS基因片段與GenBank數據庫上的立枯絲核菌參考序列存在高相似性,回接健康煙苗也可以產生癥狀相似的壞死病斑,貴州菌株全部與融合群AG-3的參考序列聚集在一起,戊唑醇對15株立枯絲核菌菌株的EC 50均小于0.003 mg/mL。(剩余10042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