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梨樹:書寫地力與糧食產量雙升答卷
——“秸稈免耕”破題黑土地保護與增產

打開文本圖片集
春耕時節(jié),地處黃金玉米帶的吉林省梨樹縣田間地頭一片忙碌。
如何保護利用好“耕地中的大熊貓”,既守住生態(tài)底色,又捧出更多金穗穗?當秸稈覆蓋的田壟種下希望的種子,當免耕播種機的轍印不斷延伸,這場始于這座東北小城的耕作革新,正為吉林黑土地永續(xù)利用書寫著答案。
從30畝到8000萬畝,不僅是耕作技術革新,更是農田生態(tài)系統(tǒng)重構
近一段時間,梨樹縣聯(lián)民農機農民專業(yè)合作社理事長趙連和一直在地里忙活,“采用‘梨樹模式’第9年了,這不翻地、蓋秸稈的法子,咱黑土地認”。(剩余1914字)